&esp;&esp;报社方面的事情安排妥当,潘宝山轻松了许多,直到此时他才觉得对蓝天公司虚假广告的打击有了八成把握
&esp;&esp;离开报社的时候,潘宝山和许良庭重重地握了握手以示感谢,之后便钻进车里,破例摇下车窗,挥挥手才走。
&esp;&esp;回办公室的路上,潘宝山很是感叹,为什么能与许良庭如此“敞开心扉”?按理说,之前和他也没有什么深交,有些话不应该说得太透,那样轻易交底显得欠考虑。但细一想也很好理解,因为许良庭和他有个共同的对立面,严景标。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心理防备有所放松。
&esp;&esp;不过总的来说还好,至少到目前来说还没有什么不妥的苗头第三百五十二章 挑事。况且现在也不是多想这事的时候,针对蓝天公司的攻击还要继续筹划,第一个步骤布置完毕,第二个要马上着手,打出组合拳的威力来。
&esp;&esp;接下来,潘宝山要在蓝天公司售房的环节上做文章。依据目前有关规定,楼盘销售要至少在主体完成一半的时候才能预售,而蓝天小区的的一二期均是地基刚打下去便开始预售,收取购房者二十至三十万不等的定金。更为严重的是,在蓝天小区三期项目的开发上,甚至连桩基都还没打便搞起了预售。 官路逍遥352
&esp;&esp;这方面的事,应该还要找房管局局长邵沛丰,但是潘宝山觉得并不对路,因为从处理房管局指定评估机构一事来看,他跟严景标走得太近,找他便会透『露』风声,无疑是主动求败。
&esp;&esp;潘宝山初步打算,还是通过媒体曝光,但这一次要找省级以上的媒体。找媒体不是太着急,前期的证据材料收集必须尽快做好。潘宝山立刻找邓如美,让她安排几个人以购房者的名义去蓝天公司买房,留下录音、预购合同材料以作证据。
&esp;&esp;“这样的证据有第三百五十二章 挑事点微观了,面上的说服力不强。”邓如美听了潘宝山的计划后道,“如果能从房管局找到内应,获取蓝天公司的报批手续,再在时间上卡一下,那就有力多了。”
&esp;&esp;“我担心那么一来会打草惊蛇,因为房管局局长邵沛丰和严景标关系很亲密。”潘宝山道,“其实这方面包括规划、建设等部门,也都能去了解一些情况作为佐证,但同样动静会有点大。”
&esp;&esp;“要是这么考虑那就算了。”邓如美道,“还是稳扎稳打的好。”
&esp;&esp;“嗯,本来的目的也就是要制造麻烦,并不是真的要把蓝天公司给搞垮。”潘宝山道,“在松阳,只要严景标在一天,蓝天公司就会安然无恙一天。况且,蓝天公司是正规军,他们在搞公关的时候不是只搞关系点,而是一张关系网,也就是说,即使严景标不在位子上或者是离开了松阳,蓝天公司也还能找其他得力的地方关系做保护伞。”
&esp;&esp;“呵呵,要想彻底清算蓝天公司,还得靠你自己。”邓如美笑了起来。
&esp;&esp;“又给我施加压力啊。”潘宝山也笑了,“等我哪天做了松阳一把手,肯定要秋后算账,让蓝天公司把吃进去的都吐出来。”
&esp;&esp;“我看也不一定。”邓如美道,“到一个位置自然就有一个看法,等你执掌松阳大政的时候,没准蓝天公司就是你手中的一枚棋子。”
&esp;&esp;“也对,从政经商,没有绝对的敌人。”潘宝山道,“邓姐,说点咱们的事,那三百亩地块的开发到什么程度了,近一段时间我一直没闲下来,也没关注。”
&esp;&esp;“现在要稳一点,没什么进展。”邓如美道,“最重要的预算问题还不是太清晰,正在理顺。”
&esp;&esp;“亏应该亏不了吧,就是赚多赚少的问题。”潘宝山道,“不过眼前的机会很好,像蓝天小区的一二期项目,估计都赚翻了。”
&esp;&esp;“不心急。”邓如美道,“我们的小区建设马上就能提速,只是现在还没预售而已,但前往售楼中心的人很多,报名订房的已经有好几百人了。”
&esp;&esp;“先不能收购房定金,下面针对蓝天公司的虚假广告的行动就要开展了,到时没准要出『乱』子。”潘宝山无可奈何地笑道,“对蓝天公司这么一搞,我们也深受影响啊,房价虽然是不容易下去了,但销售怕是会不太顺利。”
&esp;&esp;“早晚卖出去就得了。”邓如美道,“对我们的小步前进计划影响不大,算是伤敌一千,自损一百吧。”
&esp;&esp;“嗯,你这么一说我就释然了。”潘宝山笑叹着伸了个懒腰,在椅子上躺倒,“每次和你在一起,就是我最放松的时候。”
&esp;&esp;邓如美轻轻地拉起嘴角,慢慢走到潘宝山身后,伸手为他『揉』起了太阳『穴』,道:“心能平静下来吗?”
&esp;&esp;“能。”潘宝山道,“不过你这么一靠近,我就沸腾了。”
&esp;&esp;潘宝山说着,伸手把邓如美拉到了身上。没多会,椅子就吱吱嘎嘎地响了起来。 官路逍遥352
&esp;&esp;这的种全身心的放松自然是令人乐颠之极,不过潘宝山有足够的自制力,『迷』恋不得。在放松之后,他又立刻投入到与严景标的对抗战斗中去。
&esp;&esp;潘宝山觉得,在等待对蓝天公司通报批评行动之前的这几天也不能闲着,凡是跟严景标有关的事,只要有可能就拎出来抖和抖和。
&esp;&esp;没用费事,潘宝山想到了以前和徐光放说起过的公车改革一事,刚好可以利用一下。
&esp;&esp;松阳市的公车改革有声势,还成立了公车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组长由严景标担任,副组长由市长、市委副书记及常务副市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则是管钱的财政局局长崔奋为。
&esp;&esp;潘宝山以副组长的身份,把崔奋为叫到了跟前,问公车改革的效果如何。
&esp;&esp;崔奋为不怎么买潘宝山账,回答起来有点心不在焉,说很好,通过公车拍卖、发放车补的办法,现在松阳的公车减少了差不多一半。
&esp;&esp;“一辆车一年的运行成本要七八万吧,目前公车数量减了一半,从账面上是起码一两千万节省了下来,但实际情况似乎不是这么回事。”潘宝山道,“车补发多了,相对有点入不敷出是不是?”
&esp;&esp;“车补其实也不多,按照有关政策,副处级在五万左右,正处级车补在七万左右,副厅级你是知道的。”崔奋为道,“那也不是什么秘密。”
&esp;&esp;“当然不是秘密,而且还是很丢人的事。”潘宝山没有好口气,“拿处级干部来说,一年车补平均六万,一天是多少?一百七八。以相对来讲高一些的出租车运价来测算,一百七八要跑多少公里?难道天天没事就出去溜一圈玩玩?”
&esp;&esp;“潘市长,你这么说就不太合适了。”崔奋为道,“有时出差一个长途就上前公里呢。”
&esp;&esp;“出差的次数有多少?平常在家没什么事的时间又有多少?”潘宝山道,“崔奋为我跟你讲,咱们松阳的车改是很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