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他可不能亏待了自己!
与此同时,那考生眼睁睁的看着徐韶华吃饱喝足,心里不由嘀咕着,这家伙怕是又要提前交卷了。
正场他都拍拍屁股走的干脆利落,这覆试也不值得他那么费心了。
可是,出乎那考生意料的是,徐韶华吃喝完后,丝毫没有离去的打算,反而重新在砚台里盛了几滴清水,慢吞吞的研磨起来。
那考生看的一愣,这覆试考题如此之多,本来就没有想要考生答完的意思,毕竟人无完人嘛。
可是,看这位非人哉的意思,他莫不是又要如正场那样一题一题答完?!
可随后,那考生想了一下徐韶华的正场的考卷,抿了抿唇,说不得他真有那意思呢?
毕竟,只看正场,便知其毫无短板。
徐韶华对于旁人的目光很是敏感,这会儿敏锐的察觉到对面的眼神从幽怨变成呆愣,随后又变成震惊,不由挑了挑眉。
这位考生的心理活动很是密集啊。
徐韶华没有抬头,只是开始将注意力放在了剩下的六道政论之上。
所为政论,便是直接以政治时事为题,要求考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考生既不能千篇一律,敷衍了事,又不能脱离实际,惹人发笑,是以这六道政论本就是来为本次覆试划分名次的关键之处。
可是,对于现在这些还过分青涩的考生来说,他们所言大多都稚嫩可笑。
不过,徐韶华有许青云千里迢迢送来的经验,再加上曾经在霖阳府的那段时日,这便是徐韶华胜于其他考生之处。
而徐韶华要的从来不是区区一个秀才功名,若要考,那便是奔着头名而去!
这六道政论题,由浅入深,起初只是截取曾经旧朝的一段政事,请诸考生论述自己的见解。
但等到最后三道,一道比一道辛辣,一是先帝时期的征伐无度,造成百姓如今的积贫积弱,问考生如何评价。
二是圣上幼年继位,七年方得以亲政,百姓多不知矣,问考生怎么看。
而第三题,也就是最后一题,只有短短一句:主弱臣强,何为?
徐韶华很快写完了前三道题目,等将目光落到这后三道时,不由轻轻一叹。
这位学政大人倒是敢问。
随后,徐韶华提笔作答:
“学生谨答:国安则民安,民安则天下安。若无疆宁,则无国安,征伐有度,可得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