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康熙爷在畅春园内召一,三、四、五,七、八、九、十、十二、十三诸皇子,及新一任九门提督隆科多觐见。
年若薇正在忐忑不安的等待消息,忽而苏培盛拔腿入内:“年糕,康熙爷驾崩了,先帝临终遗诏,立雍亲王为嗣皇帝。眼下王爷不不不,眼下新帝正在处理大行皇帝入殓事宜,万岁爷让杂家先来与你说一声,免得你担惊受怕。”
“万岁爷将于十一月二十日登基,改翌年为雍正元年。”
“奴才恭贺娘娘。”
苏培盛和锦秋带着一众奴才们纷纷匍匐在年若薇脚下。
“快些起来,万岁爷才驾崩,国丧期间需克制些情绪。”年若薇忍不住激动的落泪。
“那杂家先去御前伺候了。”
苏培盛拔腿就要去四爷面前继续伺候,忽而被小年糕叫住。
“苏哥哥,你速速去请太医来,我估摸着是遇喜了。”如今大局已定,未免在国丧期间闹出她有孕的误会,年若薇当即就大张旗鼓的让人去请太医。
“哎呦,今儿真是大喜啊!”苏培盛不敢露出过于欢愉的表情,只压下表情欢喜庆贺道。
很快新帝侧福晋年氏怀有三个月身孕的消息传开,众人不禁慨叹年氏乃有福之人,竟然早就怀上了新帝登基的第一贵子。
傍晚时分,年若薇正在用膳,四爷忽然一身缟素入内。
“为何不早说?”胤禛将年氏小心翼翼的拥入怀中。
“万岁爷在忙着江山社稷之事,臣妾不想让万岁爷分心,臣妾自己能照顾自己。”
“薇儿,只你我二人不必如此见外。”胤禛从袖中取出一封明黄诏书递给年氏。
“这是什么?传位诏书吗?”
“是爷为新帝,亲笔御书的第一道圣旨。”
“爷写了什么?”年若薇好奇的展开,竟然发现四爷写的第一封圣旨,是她的立后诏书。
“朕惟道原天地,乾始必赖乎坤成,化洽家邦,外治恒资乎内职,既应符而作配,咨尔侧福晋年氏,祥钟华胄,秀毓名门,温惠秉心,柔嘉表度,六行悉备,久昭淑德,于宫中四教弘宣,允合母仪于天下。”
“今皇太后慈命,以册宝册立尔为皇后,尔其承颜思孝,务必敬而必诚,逮下为仁,益克勤克俭,恪共祀事,聿观福履之成,勉嗣徽音,用赞和平之治。钦哉!”(注:此二段摘自雍正立后诏书)
四爷亲口将立后的圣旨一字一句念给她听。年若薇泪眼盈盈的准备跪下接旨,忽而被四爷一把搂入怀中,动情吻着她的眉眼。
“今后不准跪任何人,包括爷!”
年若薇感动的抱紧了四爷的腰,接过了四爷递来的立后诏书。
待明年开春,四爷就能循例册封后宫,年若薇欢喜之余,却愈发忐忑不安,满蒙的勋贵们压根就不会允许卑微的汉女成为皇后。
四爷初登大宝,根基未稳,年若薇不想让四爷为她与整个世界为敌。
她虽然不屑于皇后之位,可如今四爷为她亲书了立后诏书,她又如何能不动容。
可比起皇后之尊,她更想要弘曕回到她身边,他不想浇灭四爷的热情,忍着不知该如何开口告诉四爷她更想要六阿哥回到她的身边。
四爷很忙,只与她说几句话之后,就再次回去主持大行皇帝丧仪。
侍卫和宗人府将康熙爷的遗体连夜送回了紫禁城内。
九门提督隆科多更是已将京城九门紧闭,隆科多率兵亲自护送四爷入紫禁城内守灵。
而其余诸皇子,更是被九门护军亲自送回了各自府邸,非经传旨不得入宫。
接下来直到四爷登基的六日内,京城九门都紧闭。
十一月二十这日,年若薇和雍王府潜邸里的妻妾们一早就穿着朝服入了紫禁城。
年若薇看着四爷穿着明黄的天子朝袍,在一声声喜庆的扬鞭声中,缓缓走向了那把龙椅。
她知道四爷有多艰辛才走到这个位置,忍不住激动的潸然泪下。
新帝登基之后,潜邸里的女人们算是准嫔妃了,只待明年开春新帝册封后宫,她们这些人就能正式入住紫禁城。
现下后宫里的先帝太妃们还需给新帝的嫔妃挪位置。
新帝登基之后,众人开始紧锣密鼓的举行大行皇帝的丧仪。
为了不被人非议,年若薇虽身怀六甲,仍是虔诚的叩拜守灵,就怕被人抓住错漏,成为抨击四爷的话柄。
如今潜邸旧人们被无数双眼睛盯着,她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年若薇虽然虔诚叩拜,但为了腹中的小阿哥,仍是见缝插针的歇息。
直到这日,她正跪在大行皇帝梓宫前烧纸钱,忽而被苏培盛请到了养心殿内。
四爷正在伏案批阅奏折,见她来了,于是放下朱笔将她抱在怀里。
“薇儿入主紫禁城后,想住在哪座宫殿?”
年若薇不着急回答,而是反问四爷:“爷今后会常住在养心殿还是乾清宫?”
东西十二宫以东为尊,尤以靠近乾清宫为尊。
可年若薇才不管什么尊不尊贵,她只想住在距离四爷最近的地方,最好走两步就能看到四爷。
“若爷今后常居乾清宫,乾清宫在紫禁城中轴上,距离东西六宫都近,臣妾住哪儿都成,倘若爷今后常住养心殿,那臣妾就选东六宫的永寿宫或者翊坤宫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