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不仅没有培养出一对优秀的儿女,还使得他们更加的不堪。
记得在母亲跟父亲抱怨生活的不易时,自己时而会插上一句话:“累就休息一下嘛!”
年幼的孩子说出了体谅父母的话,这本该是一件好事,可是却遭到了母亲的斥责。
“不这么辛苦你们吃什么?”
“还不是为了你,以后结婚不要钱啊!”
仿佛父母所吃的一切苦都是为了孩子、仿佛我们生来便是为了压榨他们、仿佛我们才是导致他们如此劳苦的罪魁祸首。
所以对于这个家、对于父母,我向来都是心怀愧疚的。
我想妹妹也是心怀愧疚的。
也对,毕竟小孩子并没有自己的独立思想,父母说什么他们都信。
若是连父母的话都不信,那就真的是“大不孝”了。
同时,那也是自己第一次有了名为“结婚”的概念。
你要问我它长什么样,我并不太理解。
只知道要花很多钱,且像“爸爸”那样找一个“妈妈”,然后俩个人一起生孩子,这便是所谓的婚姻。
可是,看着家里父亲母亲那日夜操劳的身影,我想结婚并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倘若自己以后也如母亲说的那般花了他们大半生的积蓄去讨了个媳妇,然后两人又开始像父母那样生个孩子,自己劳苦一生去为孩子拼搏,于是孩子将来再次重复自己、重复父母的道路。
那么结婚的意义是什么呢?传承的意义是什么呢?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我想不明白,也没有任何人为我解答!
我感到害怕,也没有任何人安慰自己!
就像一个盲人在空旷的草原里醒来,陌生且看不见的环境、没有同类的孤独、忽然间窜出的野兽,它们随时都能压垮自己。
但是,他还是被迫的摸索着向前迈进,正宛如我每天都会醒来。
又或许,我只是不希望父母为了让自己以后能结上婚而辛苦操劳大半辈子。
毕竟母亲说彩礼钱得十几万。
我知道这对于当时家里的情况来说是一笔天文数字。
毕竟扎一周的扫帚甚至赚不了一百块。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光是为了凑齐结婚的条件便要让父母操劳一生。
我想没有这个必要,我想我并不希望这样!
于是,愈发的对结婚无感。
可貌似每一个人都要结婚、都要成家、都要生孩子。
我不太理解,为什么大家都要不约而同的去做同一件事呢?为什么大家就没有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思想呢?
难道大家都是花园里的花苞而不是森林里的树苗吗?
大众是愚昧且无知的、他们只敢踩着前人的脚印去走,不敢踏出那属于自己的一步。
但是很显然,自己并不想成为那愚昧众生里的一员。
同时,又不敢踏出自己的脚印。
我害怕世人那因为排异而吃人的目光,害怕他们把我挤下悬崖。
或许这便是我不敢大胆对妈妈说“我不想结婚”的原因。
在初中后,我邂逅了杨诗雨。
开学那几天,看着室友都在讨论着谁谁谁更好看一些,内心有些东西开始松动。
为什么讨论谁谁谁好看?
当然是因为对漂亮异性的憧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我自然也逃不过这些!
所以什么样的形象会更符合自己心中所谓的恋人呢?
一时间想到父亲跟母亲,我想他们并不快乐,他们只是因为有了孩子而作为生活的盼头所以精神才得以存续下去。
而为什么孩子会成为他们生活的盼头,暂且先不谈人类刻在基因里的父爱母爱。
也许那自小到大被灌输的封建思想—传宗接代才是主要原因。
毕竟他们并不在乎孩子是否过得开心享受,他们只希望孩子也像他们那样能有后代。
恋爱是婚姻的前身、或许它也会如此的麻烦琐碎。
所以拥有一个恋人或许并不契合自己。
除非她能跟自己性格相合,或是能跟自己异性朋友相像。
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至少相处起来能惬意自然,至少这所谓的大众之路才会走得相对平坦。
可找一个跟自己性格相合的人并不现实,我深知自己的德性,也深知什么样的异性能跟自己性格相合。
很明显,她并不存在。
就算在世界的某一处角落真的存在这么一个人,那么她为什么选择我、凭什么选择我。
所以便只剩找跟身边异性朋友相像之人作为恋人这一个选择。
可小学时的自己是不曾有异性朋友的,并不知道有异性朋友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除了妹妹。
妹妹是自己接触过的唯一一个年龄差距不是很大的异性。
或许找一个跟妹妹相似的恋人才会更加契合自己的个性。
于是,便说出了“比起其他人,更倾向于杨诗雨这种类型的”这句话。
按理来说应该找一个跟妹妹性格相似的人,但自己貌似也成为了所谓的视觉动物。
下意识的觉得杨诗雨跟妹妹既然都是娇小可爱类型的,那么或许性格也许会有几分相似。
我想很多东西爸爸妈妈、或是老师并不会教你,只得你自己在黑暗中渐渐的摸索。
你可能会摸到对于人生意义而言无比珍贵的宝贝,也可能会被别人随意扔下的玻璃碎片划伤手从而留下一道道疤痕。
例如摸到爱情、例如邂逅杨诗雨。
一个近两年了还念念不忘的人足以证明这段感情的真挚。
可如今这股感情在渐渐的淡化,我并不知道该怎么去形容。
就像泄了气的皮球,在渐渐的瘪下去。
这明明是一件好事,可却是如此的令人悲叹!
我知道,罪恶的审判快要来了。
那股未知情感我快要压不住了。
直到回到中学拿录取通知书这天,我彻底明白,我犯下了一个弥天大罪。
但是,当你已经走到了凝视着深渊这一步的时候,它是否在凝视着你已经不重要了。
无论是否,或许再难回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