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凌乱的摆放着几本书。
&esp;&esp;这些书看起来就像是有人在里面翻找了什么,然后随意的仍在这里一样。
&esp;&esp;林枫随手拿起一本书,发现这本书是《道德经》,随意将其翻开,内容并没有什么问题。
&esp;&esp;他想了想,又将桌子上的其他书都拿了起来,每一本书都简单的翻了一遍。
&esp;&esp;孙伏伽问道:“如何?”
&esp;&esp;林枫摇了摇头:“书有明显被翻过的痕迹,但也仅仅如此了,书上没有任何的文字内容,看起来就是十分普通的书籍。”
&esp;&esp;他转过身,看向正在检查书架的孙伏伽,道:“孙郎中发现了什么吗?”
&esp;&esp;孙伏伽也摇了摇头:“这些书的摆放有些乱,看起来就像是匆忙之下,随意堆在书架上的一样。”
&esp;&esp;“可这些书上,也没有任何的问题,和你所看的那些书一样,这些书能看出来经常被翻阅的痕迹,但除此之外,上面一个墨点都没有。”
&esp;&esp;赵十五挠了挠头,发愁道:“看来没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esp;&esp;“不!”
&esp;&esp;孙伏伽听着赵十五的话,却是摇头道:“的确有不对劲的地方。”
&esp;&esp;林枫眸光微动,看向孙伏伽,问道:“孙郎中发现什么了?”
&esp;&esp;孙伏伽说道:“子德,你看书有随手批注的习惯吗?”
&esp;&esp;随手批注?
&esp;&esp;记笔记吗?
&esp;&esp;林枫点头:“倒是有。”
&esp;&esp;孙伏伽道:“我们读书人,想要理解先贤之作,必须要多想,多看,多辨,多抄,多写,唯有这样,才能更加深刻的理解先贤之作。”
&esp;&esp;“这是在我们启蒙时,先生就教过我们的道理。”
&esp;&esp;“所以,即便再爱书的人,在读到精彩之处,内心引起共鸣时,也会忍不住在旁边批注几句自己的心得想法,以此与先贤对照。”
&esp;&esp;“可是,这些书,明显翻了不知道多少遍了,却偏偏一个墨点都没有,这着实是有些奇怪。”
&esp;&esp;林枫听着孙伏伽的话,恍然点头,他非是土生土长的大唐人,还真不知大唐读书人在看书时,会有什么习惯。
&esp;&esp;经过孙伏伽的提醒,林枫忽然想起在前世时,自己曾看过韩愈的读书笔记,韩愈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这些读书人确实有记笔记的习惯。
&esp;&esp;如孙伏伽说来,这些书上一个墨点都没有,的确有些奇怪。
&esp;&esp;粗鄙武夫赵十五只觉得读书人的习惯真奇怪,他挠了挠头,较真道:“万一高德尚就真的十分爱书,舍不得在书上留下半个字呢?”
&esp;&esp;林枫目光在书架上一一扫过,他眼眸微眯,缓缓点头:“的确是存在这种可能,不过在这书房里,这还真就算是一个确切的异常之事。”
&esp;&esp;赵十五一愣:“为何这样说?义父你不是都说存在高德尚很爱书,舍不得留下字迹的可能吗?为何还说这是异常的?”
&esp;&esp;林枫看向孙伏伽,笑道:“这种读书人的问题,还是孙郎中来解释吧。”
&esp;&esp;既然是孙伏伽最先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明显,他已经发现异常之处了。
&esp;&esp;赵十五疑惑看向孙伏伽。
&esp;&esp;孙伏伽笑了笑,道:“十五,你提的可能性的确存在,本官就见过一些对书籍十分珍惜的人,不会在上面留下半个字……可是!”
&esp;&esp;他话音突然一转,缓缓道:“十五啊,他即便真的舍不得在书上写字,那也总该在纸张上,写下文字吧?”
&esp;&esp;“甚至可以说,即便高德尚和其他读书人不一样,没有批注的习惯,不喜欢留下心得体会,但至少,也该在纸张、书簿上,留下自己的字迹吧?”
&esp;&esp;“可是你看看这偌大的书房内,无论是书桌,还是这书架上……你能找到高德尚所留下的,任何文字吗?”
&esp;&esp;“书上没有,纸张上也没有!明明这是他的书房,可结果在他自己的书房里,却硬是一个他的字迹都找不到,这还不算奇怪吗?”
&esp;&esp;赵十五一愣,终于明白林枫和孙伏伽所说的异常之处在哪了,他说道:“一个他自己的字迹都找不到?”
&esp;&esp;孙伏伽摇着头:“至少目前为止,我翻过的所有书里,没有找到任何他的字迹。”
&esp;&esp;“而那些堆在一起的纸张,都是白纸一张,上面也一个字都没有。”
&esp;&esp;赵十五眉头紧紧皱起,疑惑道:“这还真的奇怪了,高德尚在自己的书房里,都不写字的吗?”
&esp;&esp;林枫看着桌子边角上的文房四宝,随手拿起笔架上的一根毛笔。